首页 > 常识 >

挪威的森林深度解析(《挪威的森林》:一个人真正的强大,是从容委身生活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13 08:38:51    

1986年,已经37岁的村上春树,决定写一部关于青春的小说。

于是,他拾起记忆的残片,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,重新拼凑了一段纯真又放荡、彷徨又坚定的青春,也就是1987年问世的《挪威的森林》。

几十年来,关于这本书的评论,众说纷纭,褒贬不一。

有人认为,这是“青春伤痛文学”的代表作;也有人认为,这本书过于露骨。

可是,对于陪跑诺贝尔奖十几年的作者本人村上春树来说,这却是一部“百分之百的现实小说”,是他一生仅有一次的“成功之作”。

20岁时读《挪威的森林》,只感受到少男少女们,被困在青春那片雾霭丛林里的感伤。

30岁再读这本书,读到的却是主人公渡边,由一个懵懂男孩蜕变、成熟,最后适应生活的过程。

这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,更是一部成长史诗。

来源:全景视觉

成长,从失去开始

木月,是渡边高中唯一的好朋友。

在渡边看来,木月头脑敏锐、谈吐潇洒,具备一种让人感到舒适的魔力,他总能把不合群的人拽入谈话。

可如此耀眼的木月,却在高二那年,在拉着渡边逃课打了一下午桌球后,于当天夜里自杀了。

没有预兆,也没人知道为什么。

这是渡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死亡和失去,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他都无法确定自己在周围世界的位置。

一年后,渡边在电车上,与木月的女友直子偶遇。

一个失去了唯一的朋友,一个失去了青梅竹马的恋人,两人因有着同样的痛苦越走越近。渡边对直子渐生情愫,而直子也希望,通过渡边开始全新的生活。

20岁生日那天,直子不顾一切把自己交给渡边。而仍然爱着木月的她,又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种行为。

精神与肉体的割裂,促使直子彻底崩溃患病,休学住进疗养院。

无法相见的日子里,渡边以纸传情,诉说思念。无论等多久,无论直子还能否痊愈,渡边都希望可以一直陪着她。

后来,渡边从宿舍搬出来另租住处,他希望能与直子一起生活,以便照顾她。

年少时的情感,没有现实的羁绊,也没有世俗的偏见,只纯粹地追求天长地久。

然而,就在他满怀希望地等待跟心爱的女孩开启新生活时,直子在疗养院自杀了。

人生才刚刚开始,渡边就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爱的女孩。

书中说:“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,居然凡事都以死为中心旋转不休。”

死亡,或许不是成长的主旋律,但失去一定是。

曾以为,成长就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,后来才明白,在我们体会到失去的那一刻,成长才真正开始。

也许,是在发觉父母变老的一个瞬间,你知道自己从此将失去庇护;

也许,是在面对某些选择时,你意识到自己力量有限,被迫妥协放弃;

也许,你只是简单地犯了一个错误,却不得不承担后果。

那一瞬间,你感受到来自生活的重量,开始挣扎着,渴望变得强大。

来源:全景视觉

比前路未知更可怕的,是试图掌控命运

木月的死,使渡边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人生无常,并陷入了无边的迷茫中。

他开始放纵自己,想从中得到某种解脱,却又每每因此变得更加空虚寂寞。

渡边正常读书、与人相处,却又在心里与所有人保持距离。与直子重逢前,他的心不向任何人敞开。

有些东西,如果要不可控制地失去,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敬而远之,以免失望。

然而,如书中所写:“当你是个陌生人的时候,这个世界对你就是陌生的。”

他越是试图以这种方式掌控命运,就越孤独,也越来越边缘化,渡边变得更加不知所措了。

直到直子决绝而去,另一个女孩,不由分说地闯入他极力封闭的心。

在学校旁的一家小餐馆,渡边与绿子因一本笔记结缘。

坦率热情的绿子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意,一步步主动向他靠近。

他们在一起时,总是一个不停地说着,一个安静地听着。

一来二去,渡边对绿子有了一些了解。

绿子的生活更为不易,可她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。在绿子看来,人生就是一个饼干罐:

“饼干罐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,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。如果先一个劲儿地挑喜欢的吃,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。

“每次遇到麻烦我总这样想:先把这个应付过去,往下就好办了。”

绿子跟渡边一样,也在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抗争,只是方式不同。

在绿子身上,渡边发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。

周国平说:“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,但可以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,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不可避免的遭遇。”

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和走向,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

因为经历过失去,见证过不幸,我们总是太急于将生活纳入自己的轨道。殊不知,越是如此,就活得越拧巴。

人生无常,没有人能完全掌控它,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改变面对它的态度。

来源:全景视觉

一个人真正的强大,是从容委身生活

直子连接的是渡边纯真的少年时代,而渡边通过绿子看到的,却是鸡零狗碎的现实生活。

绿子虽有相亲相爱的父母,她却并未得到足够的爱。在父母面前,她甚至连撒娇的权力都没有。

绿子的母亲在她读高中时患病。绿子从十几岁起就一边上学,一边打工,平时还要与姐姐一起照顾母亲。

母亲去世,悲痛欲绝的父亲竟然希望绿子姐妹,能代替母亲去死。

本就没得到过多少家庭温暖,绿子那点可怜的感情早已被伤得支离破碎,可日子还得往下过。

两年后,绿子父亲因脑肿瘤住院。绿子每周有4天要在医院看护,面对父亲的医疗费,她甚至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读完大学。

时而遇到来探病的亲戚,还会嘲笑她吃得多,父亲病成那样,女儿竟然还有心情吃饭。

父亲过世后,绿子说:“过去太残酷了,往后要狠狠捞回来。”

生活一次次重拳出击,绿子都从容化解,并因此练就了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品性,这不仅帮助她跋涉出了人生的泥沼,也救赎了她心爱的男孩。

渡边告诉绿子:“见到你,我多少适应了这个世界。”

或许,我们都曾同渡边一样,向往诸事圆满、万事顺遂的梦境。可是,生老病死、穿衣吃饭、一地鸡毛的现实,才是生命最真实的载体。

过了做梦的年龄,人就得接地气儿地活着了。

就像黑塞在《悉达多》中写道:

“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,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,而是接受这个世界,爱它,属于它。”

真正的强者,不是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造梦,而是能够从容委身生活,是面对衣食住行、柴米油盐的琐碎,依然保持热情。

来源:全景视觉

村上春树在书中写道:“即便再竭尽全力,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。”

人这一生,得失荣辱、聚散无常,不在这里跌倒,也会在那里受伤。越是用力想避开,就越是会迷失自己。

曾几何时,我们不敢结婚,怕所托非人;不敢生子,怕生活方式被重构。

可是,生活的磋磨,并未因我们逃避选择而有所收敛。

下班回家后的冷锅冷灶、夜深人静时的孤独落寞,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:生活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。

虽然,并非人生中的每次选择都正确,但比规避风险更重要的,是经历的丰富和生命的充实。

有纠葛,才有故事;有开始,才有结局;所有失去,都是为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。

不去经历,又怎知是否值得。

春有碧草,秋有落花,时光清浅,慢渡日常,我只愿你别辜负了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