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常识 >

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风俗(中秋节的来历和吃月饼的习俗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30 09:24:24    

中秋节源自上古时代对天象的崇拜,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起源于先秦,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朝,定立于北宋,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。中秋节与春节齐名,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

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先秦,中秋应为农历八月,即秋天的第二个月,即“仲秋”;虽与后世的“中秋”定义略有不同,但一是可见先秦时代已经有渊源了,二是可知“中秋夕月”乃先秦天子祀天之大礼。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,由于秋分的夜晚不一定有月亮,如有月亮也不一定圆,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了中秋。


到了汉晋时代,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,从汉代开始,由祭月、礼月逐步形成赏月之风。汉代文学家枚乘有《月赋》,西晋陆机,南朝谢灵运,北周王褒,都有咏月、赏月的诗赋,但并没固定在八月十五日,所以没有形成节日氛围。

中秋节普及于汉代,据记载,在汉代时,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、养老,赐以雄粗饼的活动,晋时也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。


唐代开始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长安一带极其盛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、杨贵妃变月神、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在一起,使之充满了浪漫的色彩,玩月之风方兴未艾。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中秋赏月风俗也正式形成于唐代。


北宋时期,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“中秋节”。宋代中秋节成为世俗的隆重节日,宋代的朝廷重视中秋节,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。其时,文人学士赏月、咏月,如北宋苏东坡的《水调歌头》云: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”


宋代中秋节也有拜月的习俗,仪式远不如后世郑重。根据已知资料,宋代拜月主要是少男少女对月祝祷、许愿。南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对南宋中秋习俗的记载与北宋习俗类似,同样热闹,但增记一项内容:“至如铺席之家,亦登小小月台,安排家宴,团圆子女,以酬佳节。”表明此时中秋节有了重视家人团圆的趋向。


自明朝起,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比较大的变化,中秋节不再以赏月活动为中心,唐宋时期浪漫的抒情赏月传统开始淡化,民众赏月的情景已然消失,各户人家的中秋活动中不一定包括赏月了。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。


从此时起,开始有了“团圆节”之名。《帝京景物略》中说:“女归宁,是日必返其夫家,曰团圆节也。”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己婚妇女,中秋节这天必须返回公婆家,因为这是团圆节。民间认为女子出嫁后就是公婆家的人,中秋节不回来就是这家没有团圆。

中秋节重视起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,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、瓜果等过节的东西。明代起出现了月饼这种重要的节令食品。开始月饼是作为祭祀月神的供品出现在节俗之中的,祭祀仪式完成后人们吃掉它,它也就成为人们过节时的食品之一了。祭月之风衰退后,月饼在节俗中的地位反而提高了。总体来看,明清之后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,而唐宋时期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、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渐渐衰退。


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,“其祭果饼必圆”,各家都要设“月光位”,在月出方向“向月供而拜”。可见,明清时期,中秋祭月仍是一项国家祭祀庆典,而团圆、合家欢聚之意则已深入人心。北京的月坛,原名夕月坛,就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场所。清代,中秋成为与春节、清明、端午并重的四大节之一。


随着社会的发展,现时的中秋节产生了一定变化,除在广大农村的传统节俗风气仍较浓厚外,城市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影响力慢慢消退,更多的是转变成为商家开展经济活动的时机。

2006年5月20日,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2008年1月1日,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

中秋节发展至今,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。月饼象征着大团圆,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赠送亲友。除月饼外,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。中秋节时,云稀雾少,月光皎洁明亮,民间有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寄托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中秋节不仅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,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‌


从历史上看,吃月饼并不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活动,唐宋时期就没有专门为中秋而制作的月饼可吃。但自明朝出现中秋月饼之后,它就成为中秋习俗的必要组成部分了。最初的月饼,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。唐高祖年间,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,八月十五日凯旋,此后,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。宋代的文学家周密,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《武林旧事》中首次提到“月饼”的名称。明代,中秋吃月饼在民间逐渐流传。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,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,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。发展至今,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,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“团圆”。


中国传统节日有重亲情的特点,过节以亲人团聚、人丁兴旺为福。其中又有两个节日在强调亲人团聚方面更加突出,一个是春节,一个是中秋节。自唐朝中秋节产生的时代起,就将月圆与人间团圆联系起来。


中秋节的普遍习俗还有

赏月(玩月):中秋赏月风俗正式形成于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


庆丰收:八月中旬正是丰收的季节,新粮进仓,瓜果上市,感谢神灵的恩赐,祈祷来年好收成。在神灵崇拜习俗衰弱以至消失之后,这个习俗的内涵演变为庆祝丰收。


猜灯谜: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,人们都聚集在一起,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,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,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。


玩花灯: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


赏桂花、饮桂花酒:中秋之夜,仰望着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。


扎灯笼,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,用竹纸扎成兔仔灯、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,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“树中秋”,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。


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。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,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。


民间认为,中秋吃田螺,可以明目。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,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,腹内无小螺,肉质特别肥美。


吃芋头: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,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,自古便有“平时菜蔬荒年粮”的美誉。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,要吃芋头。


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

中秋佳节将至,祝您中秋快乐!阖家幸福!万事如意!